武舉制度是哪位皇帝創立的
中國歷史上的武舉制度創始于武周,武則天于長安二年(702年)開設“武舉”,選拔有武藝的人,是武則天始創選拔武將的武舉考試,至清朝時改稱武科。
武則天是中國唯一的女皇帝,武舉制度也是她執政時期開始的。武舉主要選拔將才,與文舉比較,其重要性不及文舉,武舉出身的地位也不及文舉的進士。
歷史上武舉一共進行過約五百次。相對于文科舉,武科舉較為不受重視。歷朝的武舉時而被廢,時而恢復。而武舉出身的地位亦低于文科出身的進士。
武舉的興盛是明清兩代,特別是在清代。明朝武舉創制甚早,但制度一直沒有確定下來。清代情況大不相同,重視程度大大超過明代。加上國家大力提倡,制度日益嚴密,錄取相對公正。因此,民間習武者對武舉考試趨之若鶩。清代武舉為國家提供了大批人材,其中產生了不少杰出人物。但清朝只設武舉而無武學,可以說為近代中國軍事落后埋下了禍根。
唐代武舉偏重于技勇,重點是馬上槍法,只能說是武舉的創制時期。宋代的武舉考試,先考騎射的技藝,然后考策略決定去留,考弓箭射擊比試高下。
武舉在明清兩代非常興盛。明代的武舉考試,從成化十四年(1478年)起,每三至六年舉行一次,先考策略,后考弓馬。謝肇淛《五雜俎》中記述明英宗正統十四年(1449年)“土木之變”,明軍大敗,京城告急,遂開武科募招天下勇士,“山西李通者行教京師,試其技藝,十八般皆能,無人可與為敵,遂應首選”。
清代武舉制度比較完備,會試由兵部主持,外場試騎射、步射、弓、刀、石,內場試《武經》,由外場中試者參加內場考試。由于清朝武舉錄取相對公正,使得民間習武者對武舉考試趨之若鶩。清代武舉為國家提供了大批人才,其中產生了不少杰出人物。
據統計,清代的武會試,自順治三年開科,到光緒二十四年截止,一共進行了112次。一共產生了112個武狀元,其中“獨占三元”(即鄉試、會試、殿試均得第一)的一人,此人是清初浙江仁和的王玉。王玉體貌偉岸,武力絕倫,甚得順治賞識,曾任天津鎮總兵等職。
武舉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一種考試制度。從應運而生到不合時宜而廢,總共延續了1199年。世界之最 www.feilikai.cn原創不易,請大佬高抬貴手!
本文系作者授權本站發表,未經許可,不得轉載。